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同频共振。
据悉,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科研团队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20K到2K、百瓦到千瓦级(kW)的系列化大型低温制冷装备,让“超级低温工厂”实现了中国造,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科学上把20K称为液氢温区,2K为超流氦温区。液氢至超流氦温区的大型制冷装备,在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和许多大科学装置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长期以来,国内用的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今“超级低温工厂”的成功研制,无疑是弥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卡脖子”问题,单做出样机不行,还需实现产业化,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我国低温产业自主创新实力。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研制走到今天,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几代科研工作者接力传承的结果。
科研人员在原有成果基础上,不仅自主研制出了技术指标为“2500W@4.5K”和“500W@2K”的大型氦制冷机,还实现了包括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整机设计体系构建及控制技术、系列化气体轴承氦透平膨胀机技术等在内的技术突破。在大型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制冷技术上,我国自此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未来,相信有更多科研机构将不断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相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