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化工机械网>资讯列表>《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

企业推荐

更多

《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

2022年10月20日 09:58:37 人气: 118 来源: 江西省人民政府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理解《实施方案》,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的编制背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加快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工业低碳发展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江西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各地要结合实际,编制相关方案,切实做好本地工业碳达峰工作。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要实施包括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内的“十大行动”,有力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达峰路径,推动江西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
 
  (一)《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强省战略为统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深入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绿色园区低碳升级和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体系构建三大行动,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
 
  全局筹划,整体推进。统筹碳达峰工作与制造业安全稳定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
 
  优化结构,提升能效。加强源头把控,持续优化能源和原料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生产原料用能,加强产业耦合链接,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持续提升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发挥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持续开展绿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推广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合力。
 
  (三)《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
 
  到2025年,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分别达到200家和50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以上,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到203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三、《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围绕总体要求,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三是合理控制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四是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提升产业绿色配套水平。
 
  (二)持续推进节能降碳
 
  一是优化重点行业用能结构,加快煤炭减量替代,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二是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三是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供给,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谋划布局氢能及装备产业,建设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综合能源项目。四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转化应用。五是提升重点设备能效水平,扩大高效节能产品供给,淘汰低效用能设备,鼓励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六是加强用能监测与管理,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依托工业能耗监测平台和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行业企业用能动态监管。
 
  (三)积极推行绿色制造
 
  一是创建绿色工厂,实施分类管理,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升级。二是构建绿色供应链,带动链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打造绿色园区,提升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四是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五是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标准体系建设。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推广低排放型原料替代,优化建材、石化等行业原料结构,提高再生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落实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利用水平。三是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推广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再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企业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四是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五)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创新
 
  一是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完善绿色技术目录,发展低能耗、低排放关键技术装备。三是开展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示范,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
 
  (六)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推进能源和碳排放数字化管理,提升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方面,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实施方案》的重大行动
 
  (一)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纸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行业碳排放量。
 
  (二)绿色园区低碳升级行动
 
  发挥绿色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园区能源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探索开展绿色园区低碳升级示范建设,带动全省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三)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体系构建行动
 
  打造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增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发挥绿色低碳产品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五、《实施方案》的政策保障
 
  (一)建立全省工业领域碳排放测算体系。开展全省工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建立统一规范、职责明确、数据完备的能源统计计量监测体系。
 
  (二)健全工业用能管理体系。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制定一批地方能耗限额、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相关标准。
 
  (三)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大工业发展等相关专项资金对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政策,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
 
  (四)完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污降碳。
 
  (五)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引导绿色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六、《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贯彻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加强部门间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各地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设区市要编制本地区相关方案,切实做好本地区工业碳达峰工作,指导辖区内重点企业研究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推动企业切实履行节能降碳的主体责任。中小企业要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宣传交流。宣传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和成效,推广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先进经验、典型模式、优秀案例等,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交流,鼓励省内绿色低碳相关企业服务和产品“走出去”。
 
  原标题:《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