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月17日),从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将以华纺供应链为重点建设供应链平台。发布会上,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表示,湖北省将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包括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汉派服装重振行动、技改焕新行动和技术创新驱动行动等。
在技改焕新行动方面,湖北省用三年时间实施1000项纺织服装重大技改项目,遴选100项省级示范项目,带动湖北省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技术创新驱动行动方面,湖北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另外,湖北省将打造江汉平原“一大产业集群”,武汉“一个龙头”,孝感、襄阳“两个千亿市”,荆州、黄冈“两大印染基地化纤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是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也是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要过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2022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比2021年前进1位,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6.7%,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以“三链”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高地,是推动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从关于纺织服装产业“三链”融合机制推进情况、关于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湖北省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领导重视,高位推动;部门协同,专班统筹;“三链”融合,创新机制;出台方案,明确任务以及省市联动,营造氛围。例如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9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召开了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技改现场会,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统筹协调解决纺织服装产业重大困难问题以及建立华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以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
关于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刘海军表示,《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明确了未来三年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在指导思想上,《方案》明确要抢抓新发展格局和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机遇,坚持“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方向,注重“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努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发展目标上,《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其中,棉纺织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达1500亿元,产业用纺织品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在重点任务上,《方案》明确实施“融链、强链、补链、壮链、延链、创链”等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建成全国领先的棉纺织产能集聚区,开发生产高品质纱线和时尚性、功能性高档纺织品;科学布局印染基地,力争到2025年印染布由4亿米增至25亿米,坯布本地印染率达50%;增强化纤织造能力,化纤产能由40万吨增至200万吨,化纤原料本地配套率在30%以上以及支持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积极承接广东、福建等地服装制造业、皮毛羽制品及制鞋业转移,壮大服装和皮革业。
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汪元程称,为推进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我市正在研究制定《武汉市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意见》聚焦短板弱项,从产业集聚、创新培育、智能化改造、市场融通、品牌提升等方面突出抓好我市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全链条发展。
针对智能化改造,武汉市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建设云制造平台、云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纺织服装相关产品模型库、软件库、数据库,推进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数字化,推动5G在纺织行业供应链的场景应用,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研、产、供、销”全链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数字技术服务。推动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后,湖北省还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高水平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支撑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